上海智慧地铁建设,覆盖705公里的总运营里程-成都创新互联网站建设

关于创新互联

多方位宣传企业产品与服务 突出企业形象

公司简介 公司的服务 荣誉资质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上海智慧地铁建设,覆盖705公里的总运营里程

图为市民使用手机二维码进入地铁站。记者 张伊辰摄

创新互联是一家集网站建设,获嘉企业网站建设,获嘉品牌网站建设,网站定制,获嘉网站建设报价,网络营销,网络优化,获嘉网站推广为一体的创新建站企业,帮助传统企业提升企业形象加强企业竞争力。可充分满足这一群体相比中小企业更为丰富、高端、多元的互联网需求。同时我们时刻保持专业、时尚、前沿,时刻以成就客户成长自我,坚持不断学习、思考、沉淀、净化自己,让我们为更多的企业打造出实用型网站。

如今,在上海乘坐地铁时,越来越多乘客拿出手机,打开应用,刷二维码进出站。每天选择刷码进站的乘客数量已经占到了38.39%。而在27年前,轨道交通1号线试通车时向市民发售的还是观光纸质定额车票……上海地铁从无到有,发展成为目前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进入8月,在建中的轨道交通11号线陈翔公路站,工作人员正在做车站启用前的准备工作。“单程票、交通卡、二维码,一个都不能少;售票、进站、出站、换乘,所有功能和参数都要确保准确。”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票务部经理瞿斌和同事们抓紧调试各类设施设备,组织进行联网走票测试,同步更新全网票价表,争取早日启用车站,为周边市民乘客出行提供便利。

车站开通,票务先行。如今,在上海,上下班高峰乘坐地铁时,越来越多乘客拿出手机,打开Metro大都会App,刷二维码进出站。而在27年前,轨道交通1号线试通车时向市民发售的还是观光纸质定额车票……上海地铁从无到有,发展成为目前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近年来,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不断提高企业能级与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力建设智慧地铁,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地铁建设和运营全过程的应用。这张具备超大规模的智慧网覆盖总运营里程达705公里的地铁,见证了上海智慧城市的腾飞。

运营安全压力之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

上海轨道交通现有17条线、415座车站,总运营里程705公里。2019年,日均客流超过1063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1329.35万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的66.6%。

在当前超大规模轨道交通网络的背景下,上海地铁仍面临着超强客流、巨量设施设备安全管控、员工操作失误、外部侵限干扰等巨大运营安全压力。这些都需要借助“智慧地铁”技术手段,实时掌控线路和设备状态,同时降低人为失误。

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自身实践积累,上海地铁也正在着手制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标准,组织技术人员、运营人员、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场景研究,集合各专业智慧,切实保证标准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此外,上海地铁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还有诸多探索。比如,通过图像识别,实时监测运行车辆的轮径、轮毂擦伤,接触网异常,客流监测和判别等。

对于乘客而言,智慧地铁体现的是更安全、更便捷和更加人性化;对于运营人员而言,及时跟踪设备状态、辅助制定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则显得更为重要;对于管理者而言,智慧地铁的价值在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在不断提升运营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超大规模轨道交通网络的综合管理能力。

我们熟悉的地铁已经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如今,我们熟悉的地铁已经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比如,在13号线三期工程里,上海地铁提供了盲人导航功能。盲人在手机上安装地铁导航App后,实时定位,通过语音引导去向。在汉中路车站,上海地铁试点了乘客行为判断系统,对于乘客在电梯内摔倒、行为异常、电梯紧急停电等情况,通过图像识别系统可实现报警并及时处理,保障乘客安全和出行体验。

去年第二届进博会举行之前,申通地铁集团开发出基于上海电信5G技术的智慧地铁平台。该平台基于对5G高速网络的应用,可实现轨道交通2号线、10号线、17号线之间的运营协调,以及徐泾东站、虹桥火车站站、诸光路站之间的联动指挥,从而形成进博会相关“三线三站”的区域化联合指挥体系,大幅提升地铁行车组织、客运组织以及维护保障等服务能力。

在客流管理方面,该平台能够实时监测进博会相关“三线三站”的客流信息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客流数据,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准确预测未来15分钟的客流情况,让指挥人员可以更有效地判断当日运营组织和工作计划,必要时提前启动客流应急管理预案。

这个平台还能实时获取车辆称重信息,从而计算列车运能,当客流与运能不匹配时,及时发出预警,并给出开启疏散通道建议、闸机或电扶梯等设备运行方式建议、出入口开启关闭建议以及地面客流疏散引导建议等。

申通地铁集团技术中心总工程师王大庆介绍:“未来,我们理想的状态是通过与乘客的手机进行关联,从乘客出门开始,指导乘客每天行动轨迹。比如在乘客还未到车站之前,就告知他车厢拥挤度以及时间段的拥挤分布程度,为乘客提供出行时间建议。未来智慧地铁,还可以通过对数据深度挖掘,实现增值服务。”

超过三分之一乘客用手机刷码进站

1993年5月28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南段(徐家汇站——锦江乐园站)开始公开售票观光试运行。巧的是,瞿斌同年也进入了上海地铁工作。

“当时全线试运营时采用纸质定额车票,右边连着两张副票,进站时有工作人员人工检票,进站要撕一张副票、出站也要撕一张副票。”虽然一开始不是在做票务工作,瞿斌也曾经被借调去帮忙人工清点车票。“当时地铁线路稀疏,只有两条线,大家都是各管各的。”瞿斌回忆,随着3号线以及其他线路的修建,他们预计到,如果再靠人工检票,肯定跟不上地铁的发展。

1999年3月1日,上海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正式投用,纸质单程车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2005年,上海地铁通过改造更新实现了所有线路的“一票换乘”。同年12月,全国首个轨道交通清分系统正式投入运营,最终实现了对各线路售检票系统进行统一的运营管理。

“我们当时在制定标准和设计系统的时候,保留了很多前瞻性的设计。”瞿斌介绍,后续上海地铁推出的虚拟换乘、一日票等创新票务形式,只需要在现有系统上进行模块化的提升,方便了许多。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上海地铁票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1月,上海地铁全网络试行基于Metro大都会App的“地铁快付”系统刷码进出闸机。“当时觉得客流会符合线性增长的过程,不会一下子全部出来。”瞿斌告诉记者,“没想到在短短一个月里,使用二维码进出站的乘客就达到百万数量级。”两年之后的今天,每天选择刷码进站的乘客数量已经占到了38.39%。


标题名称:上海智慧地铁建设,覆盖705公里的总运营里程
新闻来源:http://kswsj.cn/article/cjgooj.html

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