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今年年初踏入食品业,与某调料制造商合作,凭借从数百万个“数据点”采集的数据,帮助后者“利用人工智能学习和预测新的调味组合,从而更快更高效地探索调味领域”。
中国人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色不过是食物的外观,满足食客的视觉需求,而香与味才是食物的精髓所在,也是“老饕们”的终极追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提到,“腐乳、豆豉、黄酒、泡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具有一种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而这种手法被称作‘发酵’。”
美味的“发酵”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AI深度介入之后,一切或将改变。也许若干年后,美食交给AI操持,分析、合成、调制,美味便诞生了,人们再无须花这么多心思去制作具有特殊风味的调味料了。IBM利用AI探索食品风味,就有这层意思。业界亦有先例:美国一家公司就使用AI技术创造了“生蚝奇异果”这种令人震惊的搭配,这道菜已经成为比利时某餐厅的招牌。
AI能够做到的,远不止这点。比如,智利科学家团队利用AI分析不同食物、味道、口感的分子组成,并复制它们的分子结构,让人工生产的素食品具备肉的味道、口感、气味,从而替代肉制品;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通过AI分析某种风味食物的生长条件,将这些条件用于其他农作物,帮助这些农作物改善风味;瑞士一家公司凭借AI技术和 DNA 测试推出个性化定制营养指导计划,用户在家就可以对自己的 DNA 采样,并送至监测公司进行分析,从而帮助用户选择科学的膳食。可以预见,随着AI技术的跃升,它在人类膳食中的应用将更加广阔、深入,许多场景将超出我们今天的认知。
“食色,性也。”饮食既是人类维系生存的底层需要,也是让人类愉悦的精神需求,AI改善食物品质、丰富味蕾体验,有助于提升人类饮食体验。食物也是人与自然联系最为紧密的纽带之一,直接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AI介入食物领域,减少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让人与自然的相处更加和谐。以肉食为例,人类吃的肉越多,地球的资源就消耗越快,AI若能够生产让人类普遍接受的替代品,对于节约资源将有巨大贡献。
硬币的另一面,舌尖上的AI,还有没有“妈妈的味道”?中国人对食材的要求,第一条就是真材实料,它不仅是味道保证,更是一种饮食伦理,AI打造的食物或调制的味道,即使能够欺骗味蕾,能不能过食客的心理关,还是一个问题。尤其是粤菜,对食材鲜味有极致追求,AI想“攻陷”谅非易事。再说开去,连吃个饭都被AI弄得面目全非,体验究竟是美妙还是糟糕,仍不确定。可以确定的是,AI干预人类生活应该有个度,以防过犹不及。
网站题目:你觉得舌尖上的AI会不会有家的味道呢
网页链接:http://kswsj.cn/article/cpes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