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mics社区 dynamicstudio-成都创新互联网站建设

关于创新互联

多方位宣传企业产品与服务 突出企业形象

公司简介 公司的服务 荣誉资质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dynamics社区 dynamicstudio

谁能够提供一份COPC-2000中"Statement of Direction"样板(英文最好)

Microsoft Dynamics中文社区 » Microsoft Dynamics AX 应用 » Statement of Direction for Microsoft Dynamics AX

创新互联主营岱山网站建设的网络公司,主营网站建设方案,成都APP应用开发,岱山h5微信小程序开发搭建,岱山网站营销推广欢迎岱山等地区企业咨询

查看完整版本: Statement of Direction for Microsoft Dynamics AX

Junevoful 2007-3-30 09:47 AM

Statement of Direction for Microsoft Dynamics AX

看附件。

junmengyu 2007-3-30 10:48 AM

怎么打不开呀

Junevoful 2007-3-30 01:01 PM

应该没问题的。

maxfara 2007-3-30 03:58 PM

能下载,里面写着以后的DynamicsAx长啥模样的,值得看看。

icey 2007-4-2 03:21 PM

;P :funk: :$

Vincent 2007-4-2 04:23 PM

谢谢!

dana_nakrite 2007-4-2 07:14 PM

写着以后的DynamicsAx长啥模样? 那要看看。

what is "community dynamics"?

Ecosystem processes:

community dynamics

by Peter Donovan

Soil scientist Michael Crofoot has said, "Ecological processes are not only more complex than we think, they are more complex than we can ever think." An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ecosystem as process or processes--water cycle, energy flow, mineral cycle, and community dynamics or succession--allows us to work with, rather than against, the complexity of the ecosystem (Allan Savory, Holistic Management: A New Framework for Decision Making).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succession was developed by plant ecologists who observed a series of stages, or vegetation communities, over time. For example, the development of algae and moss, lichens, is then followed where possible by grass, and perhaps trees or shrubs.

On surfaces such as bare rock,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and lack of moisture-holding capacity severely limit the life forms that can establish themselves. Succession is one word for the ways that living organisms build soil and habitat on bare rock. As succession advances (or declines), communities of organisms change. In order to be successful, an organism must adapt to the successional community of organisms in which it lives and helps create.

Ecological succession is also a force, a coiled spring. In most areas we can maintain a monoculture (wheat for example) only with continued high inputs, and even then we will have to change what we do to fight successive pathogens and weeds. Diversity of species, both above and below ground, is intrinsically more stable and cheaper to maintain. But succession is not a linear force. Organisms such as yellowstar thistle or knapweed may form virtual monocultures for years, with secretions or mycorrhizal associations that may inhibit successional advance to a more complex community.

Many people view the natural world as pretty much a question of competition. They see plants competing for water, sunlight, and nutrients. The even spacing of bunchgrasses on a south-facing hillside, or of trees in a forest, is clear evidence of competition. Resources are scarce, organisms compete for them, and survival goes to the strong. Our role as managers is to help the good species win over the bad.

But this isn't fact. It is a belief, often strongly held. If you have this belief, it is easy to assemble "facts" to back up the belief at every point.

But other beliefs are possible. The even spacing of bunchgrasses on a south hillside, or trees in the forest, can be just as much evidence of synergy and community--the plants are helping each other create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the community can flourish. Trees shelter each other from destructive winds and moisture loss. They contribute to a biological community--a whole forest--in which the individual tree can succeed. Likewise each bunchgrass plant helps its neighbors by holding soil and moisture, contributing organic matter, and contributing in countless and perhaps "unthinkable" ways to a biological community to which the individual bunchgrass plant is well adapted.

One belief is not intrinsically better or truer than the other, nor are they mutually exclusive, but they do have different consequences, different results.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dynamics or ecological succession enables us to manage whole communities rather than individual species or even habitats. It becomes possible to see, monitor, and manage for relationships and interdependencies that enhance pleasure and profit.

As with the water cycle, mineral cycle, and energy flow, the condition of the soil surface is critical. In brittle environments, where moisture is seasonal and intermittent, succession may not advance from bare ground or algae and mosses to grasses without soil disturbance and the creation of microenvironments where grass seedlings can become established--such as can be provided by grazing animals.

But as with the other ecosystem processes,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dynamics enables us to go beyond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re are or aren't hoofprints, whether this piece of land is grazed or ungrazed, logged or unlogged, with "native" organisms or exotic ones. Instead we ask, how can we create, manage for, or adapt to the kind of community that will sustain us?

This kind of whole-ecosystem management cannot be mandated or legislated. It is a different kind of result than what rules, prescriptions, and regional plans produce.

Shared goals or visions are more likely to be developed where strong community bonds exist--on a small scale, as in a family farm, ranch, or partnership. Where community trust, shared visions, or the ability to maintain these are not well-developed, or where people do not have experience of trust and shared vision, community-building skills such as the consensus approach are essential.

国内最好的讨论芯片研究的论坛的地址是什么?

生物芯片技术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是9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最深远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它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具有重大的基础研究价值,又具有明显的产业化前景。生物芯片技术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以及元件型微阵列芯片、通道型微阵列芯片、生物传感芯片等新型生物芯片(1)。本文主要讨论基因芯片技术,它为"后基因组计划"时期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将会使基因诊断、药物筛选、给药个性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技术被评为1998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1 基本概念

基因芯片(gene chip)也叫DNA芯片、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寡核苷酸阵列(oligonucleotide array),是指采用原位合成(in situ synthesis)或显微打印手段,将数以万计的DNA探针固化于支持物表面上,产生二维DNA探针阵列,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来实现对生物样品快速、并行、高效地检测或医学诊断,由于常用硅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且在制备过程运用了计算机芯片的制备技术,所以称之为基因芯片技术。

2 技术基本过程

2.1 DNA方阵的构建

选择硅片、玻璃片、瓷片或聚丙烯膜、尼龙膜等支持物,并作相应处理,然后采用光导化学合成和照相平板印刷技术可在硅片等表面合成寡核苷酸探针;(2)或者通过液相化学合成寡核苷酸链探针,或PCR技术扩增基因序列,再纯化、定量分析,由阵列复制器(arraying and replicating device ARD),或阵列机(arrayer)及电脑控制的机器人,准确、快速地将不同探针样品定量点样于带正电荷的尼龙膜或硅片等相应位置上,再由紫外线交联固定后即得到DNA微阵列或芯片(3)。

2.2 样品DNA或mRNA的准备。

从血液或活组织中获取的DNA/mRNA样品在标记成为探针以前必须进行扩增提高阅读灵敏度。Mosaic Technologies公司发展了一种固相PCR系统,好于传统PCR技术,他们在靶DNA上设计一对双向引物,将其排列在丙烯酰胺薄膜上,这种方法无交叉污染且省去液相处理的繁锁;Lynx Therapeutics公司提出另一个革新的方法,即大规模平行固相克隆(massively parallel solid-phase cloning)这个方法可以对一个样品中数以万计的DNA片段同时进行克隆,且不必分离和单独处理每个克隆,使样品扩增更为有效快速(4)。

在PCR扩增过程中,必须同时进行样品标记,标记方法有荧光标记法、生物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法等。

2.3 分子杂交

样品DNA与探针DNA互补杂交要根据探针的类型和长度以及芯片的应用来选择、优化杂交条件。如用于基因表达监测,杂交的严格性较低、低温、时间长、盐浓度高;若用于突变检测,则杂交条件相反(5)。芯片分子杂交的特点是探针固化,样品荧光标记,一次可以对大量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分析,杂交过程只要30min。美国Nangon公司采用控制电场的方式,使分子杂交速度缩到1min,甚至几秒钟(6)。德国癌症研究院的Jorg Hoheisel等认为以肽核酸(PNA)为探针效果更好。

2.4 杂交图谱的检测和分析

用激光激发芯片上的样品发射荧光,严格配对的杂交分子,其热力学稳定性较高,荧光强;不完全杂交的双键分子热力学稳定性低,荧光信号弱(不到前者的1/35~1/5)(2),不杂交的无荧光。不同位点信号被激光共焦显微镜,或落射荧光显微镜等检测到,由计算机软件处理分析,得到有关基因图谱。目前,如质谱法、化学发光法、光导纤维法等更灵敏`、快速,有取代荧光法的趋势。

3 应用

3.1 测序

基因芯片利用固定探针与样品进行分子杂交产生的杂交图谱而排列出待测样品的序列,这种测定方法快速而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Mark chee等用含135000个寡核苷酸探针的阵列测定了全长为16.6kb的人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准确率达99%(7)。Hacia等用含有48000个寡核苷酸的高密度微阵列分析了黑猩猩和人BRCA1基因序列差异,结果发现在外显子11约3.4kb长度范围内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在98.2%到83.5%之间,提示了二者在进化上的高度相似性(8)。

3.2 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

用基因芯片进行的表达水平检测可自动、快速地检测出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情况。Schena等采用拟南芥基因组内共45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其中14个为完全序列,31个为EST),检测该植物的根、叶组织内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素标记逆转录产物后分别与该微阵列杂交,经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发现该植物根和叶组织中存在26个基因的表达差异,而参与叶绿素合成的CAB1基因在叶组织较根组织表达高500倍。(9)Schena等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NA文库构建一个代表1046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来检测体外培养的T细胞对热休克反应后不同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有5个基因在处理后存在非常明显的高表达,11个基因中度表达增加和6个基因表达明显抑制。该结果还用荧光素交换标记对照和处理组及RNA印迹方法证实(10)。在HGP完成之后,用于检测在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的人类所有基因表达变化的基因组芯片为期不远了(11)。

3.3 基因诊断

从正常人的基因组中分离出DNA与DNA芯片杂交就可以得出标准图谱。从病人的基因组中分离出DNA与DNA芯片杂交就可以得出病变图谱。通过比较、分析这两种图谱,就可以得出病变的DNA信息。这种基因芯片诊断技术以其快速、高效、敏感、经济、平行化、自动化等特点,将成为一项现代化诊断新技术。例如,Affymetrix公司,把P53基因全长序列和已知突变的探针集成在芯片上,制成P53基因芯片,将在癌症早期诊断中发挥作用。又如,Heller等构建了96个基因的cDNA微阵,用于检测分析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的基因,以探讨DNA芯片在感染性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12)。现在,肝炎病毒检测诊断芯片、结核杆菌耐药性检测芯片、多种恶性肿瘤相关病毒基因芯片等一系列诊断芯片逐步开始进入市场。基因诊断是基因芯片中最具有商业化价值的应用。

3.4 药物筛选

如何分离和鉴定药的有效成份是目前中药产业和传统的西药开发遇到的重大障碍,基因芯片技术是解决这一障碍的有效手段,它能够大规模地筛选、通用性强,能够从基因水平解释药物的作用机理,即可以利用基因芯片分析用药前后机体的不同组织、器官基因表达的差异。如果再用m RNA 构建c DNA表达文库,然后用得到的肽库制作肽芯片,则可以从众多的药物成分中筛选到起作用的部分物质。或者,利用RNA、单链DNA有很大的柔性,能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更有利与靶分子相结合,可将核酸库中的RNA或单链DNA固定在芯片上,然后与靶蛋白孵育,形成蛋白质-RNA或蛋白质-DNA复合物,可以筛选特异的药物蛋白或核酸,因此芯片技术和RNA库的结合在药物筛选中将得到广泛应用。在寻找HIV药物中,Jellis等用组合化学合成及DNA芯片技术筛选了654536种硫代磷酸八聚核苷酸,并从中确定了具有XXG4XX样结构的抑制物,实验表明,这种筛选物对HIV感染细胞有明显阻断作用。(13)生物芯片技术使得药物筛选,靶基因鉴别和新药测试的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基因芯片药物筛选技术工作目前刚刚起步,美国很多制药公司已开始前期工作,即正在建立表达谱数据库,从而为药物筛选提供各种靶基因及分析手段。这一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3.5 给药个性化

临床上,同样药物的剂量对病人甲有效可能对病人乙不起作用,而对病人丙则可能有副作用。在药物疗效与副作用方面,病人的反应差异很大。这主要是由于病人遗传学上存在差异,如药物应答基因,导致对药物产生不同的反应。例如细胞色素P450酶与大约25%广泛使用的药物的代谢有关,如果病人该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对降压药异喹胍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大约5%~10%的高加索人缺乏该酶基因的活性。现已弄清楚这类基因存在广泛变异,这些变异除对药物产生不同反应外,还与易犯各种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病和帕金森病有关。如果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患者先进行诊断,再开处方,就可对病人实施个体优化治疗。另一方面,在治疗中,很多同种疾病的具体病因是因人而异的,用药也应因人而异。例如乙肝有较多亚型,HBV基因的多个位点如S,P及C基因区易发生变异。若用乙肝病毒基因多态性检测芯片每隔一段时间就检测一次,这对指导用药防止乙肝病毒耐药性很有意义。又如,现用于治疗AIDS的药物主要是病毒逆转录酶RT和蛋白酶PRO的抑制剂,但在用药3-12月后常出现耐药,其原因是rt、pro基因产生一个或多个点突变。Rt基因四个常见突变位点是Asp67→Asn、Lys70→Arg、Thr215→Phe、Tyr和Lys219→Glu,四个位点均突变较单一位点突变后对药物的耐受能力成百倍增加(14)。如将这些基因突变部位的全部序列构建为DNA芯片,则可快速地检测病人是这一个或那一个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可对症下药,所以对指导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意义。

此外,基因芯片在新基因发现、药物基因组图、中药物种鉴定、DNA计算机研究等方面都有巨大应用价值。

4 基因芯片国内外现状和前景

自从1996年美国Affymetrix公司成功地制作出世界上首批用于药物筛选和实验室试验用的生物芯片,并制作出芯片系统(15),此后世界各国在芯片研究方面快速前进,不断有新的突破。美国的Hyseq公司、Syntexi公司、Nanogen公司、Incyte公司及日本、欧洲各国都积极开展DNA芯片研究工作;摩托罗拉、惠普、IBM等跨国公司也相继投以巨资开展芯片研究。98年12月Affymefrix公司和Molecular Dynamics公司宣布成立基因分析协会(Genetic Analysis Technology Consortium)以制定一个统一的技术平台生产更有效而价谦的设备,与此相呼应,英国的Amershcem Pharmacia Biotechnology公司也在同一天宣布将提供部分掌握的技术以推动这项技术的应用(16)。美国关于芯片技术召开了两次会议,克林顿总统在会上高度赞赏和肯定该技术,将基因芯片看作是保证一生健康的指南针(17)。预计在今后五年内生物芯片销售可达200-300亿美元;据《财富》杂志预测(97.3),在21世纪,生物芯片对人类的影响将可能超过微电子芯片。

参考资料:

Dynamic Password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先说历史

在1982年,贝尔实验室的一位研究人员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次性口令的设计方案,这样其他人即使破解了密码,也无法再次使用。这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口令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随后,美国RSA公司发现了这项技术的价值,对动态口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进,提出了“时间同步技术”,1984年申请了专利,1986年开发出第一个动态指令产品SecurID,并且在香港的工厂里生产出了第一个动态口令产品。

但是,真正让这个产品成功的是在Security Dynamics Inc.收购RSA之后。他们认识到RSA本身品牌的巨大价值与商业机会,保留了RSA的品牌,并将过去主要与操作系统或系统软件进行捆绑的销售方式转向应用领域,不久就在银行、政府、军队、保险和企业内部安全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最终成为一个年销售额2.8亿美元(2000年数字)的上市公司。

在美洲,RSA现在已经占据动态口令市场70%的份额,2001年已经生产出第1000万块SecurID。

RSA很早就想打开中国市场。随着国外一些知名企业进入中国,他们在内部管理中使用的动态口令技术也踏上中国的土地。RSA为了给这些外企提供服务,1995年在中国内地设置了第一个办事处,1996年在中国第一届国际通信展上,RSA将其全线产品介绍到中国。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的网络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网络究竟能干什么,更不用说安全问题,所以,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东西。后来韩国的厂商也试图在国内推销类似的产品,同样无功而返。

但是市场反应的冷淡,并不说明中国人不关心这项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的电子工业部第15所、中科院研究生院、DCS中心 (中国数字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安全机构和一些科研院所就在跟踪国外动态口令与密码技术的发展,并做出了一些样品。不过直到1997年,福建凯特才从国家DCS中心取得了这项技术,将其变成了一个产品,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者。只是市场情况一直不乐观,到2001年底,我们可以找到的使用国内动态口令产品的用户不超过10家,而即使国内最早进入此领域的福建凯特,也是利用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的收入来补贴这一部分的亏损,其他的厂商就更不必说了。

与其他的网络安全产品相比,动态口令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有点特殊。例如:防火墙技术在国外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而1995年、1996年国内很多核心部门就已大量采用;CA证书与数字签名在国外出现不久,国内的银行就开始筹建CA中心(CFCA);而防病毒技术更是与国外完全同步,甚至还有更先进的地方。动态口令技术的第一个产品出现在1986年,90年代初期开始在国外大量使用,但是直到2001年,我们才开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这个领域,我们整整落后了10多年!

这其中有很多因素:首先是由于国家密码委等安全机构对安全产品有着严格的限制,只有指定的单位可以开发、生产、销售,同时国外的产品也很难进入中国非商业加密市场。其次,我国的网络市场基本都采取了“先开放、后安全”的策略,就是首先建立网络系统,采用全开放的策略,先产生应用,然后随着应用的丰富,认识到安全问题之后,再进行安全防护。特别是我国的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加密市场的需求并不迫切,再加上国外产品的价格比较高,影响了其在中国的推广。

而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网上交易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网上交易与网上银行的用户更呈爆炸式增长。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很多与网络安全有关的问题,例如:信用卡仿制、股票盗卖等等,让大家认识到商业加密的重要性,所以,动态口令产品才获得了国内市场的青睐。

再说隐患

动态口令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它是软件,也是硬件,所以其他软件、硬件有的毛病它也都会有。动态口令卡可能的隐患包括:

1. 发卡机构。例如:系统的开发商、使用机构等。每一个用户都需要一个生成动态密码的卡片,如同你的信用卡。如果用户丢失这个卡,挂失之后,发卡机构可以重新给你复制一个相同的卡。那么如果负责发卡的人真想盗用账号,就可以利用他所掌握的职权复制任何人的卡。

2. 系统管理员。现在多数动态口令卡都是通过时间同步来计算动态口令的,如果系统管理员不小心修改了系统时间(这是很容易产生的错误),则可能会对整个系统造成极大的混乱,使整个交易系统瘫痪。

3. 服务器。现在动态口令服务器采用的操作系统通常是Windows 2000或Unix平台,而这两种操作系统的本身存在着很多“漏洞”,很可能成为黑客或病毒的攻击目标,即使他们无法偷盗用户的账号信息,也可能会使整个交易系统瘫痪。

4. 加密方式。现在各个厂商使用的加密原理、认证方式都不完全相同,有的采用公开的加密方法,有的采用自己开发的加密方式。使用自己开发的加密方式的产品,没有人能够证明他的加密方式是安全的。特别是开发人员很可能为自己保留一些“后门”(这种事情在国外的很多银行系统中已经发生过),就会成为整个系统最大的隐患。

5. 动态口令系统本身的可靠性。由于现在国内的多数动态口令系统都是新出现的产品,其可靠性、安全性并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例如:处理并发的能力、灾难恢复的能力、对异常攻击的防范能力等。

针对以上可能的隐患,长沙华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是这样做的:

在华唐认证系统中,口令卡是不可复制的,即使挂失,会重新分配一块不同的卡,原口令卡作废,

系统管理员做的任何管理事件都有可审计的详细日志。

加密方式采用公开的加密方法和自己开发的加密方式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实时交易系统,可提供认证服务器多机冷热备份。


分享文章:dynamics社区 dynamicstudio
本文来源:http://kswsj.cn/article/doeshhs.html

其他资讯